特寫

《創作,學習,交流和生活》

2012-03-29

亞洲文化協會會友黃偉凱是中國最重要的紀錄片製片人之一,作品常以現代城市生活的掙扎和實況為材。 其近作《現實是過去的未來》入選十多個國際電影節,包括於法國真實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中獲得特別提名及於貝爾福國際電影節中獲Prix Red獎。 《現實是過去的未來》 一片以廣州市為背景, 電影以一幕幕混亂的街頭景象貫連, 以描繪廣州人如何掙扎面對,無奈接受和泰然順應都市生活中層出不窮的荒謬和怪誕的處境。黃偉凱於2010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並於2011年駐留美國 紐約大學電影學系,與當地的紀錄片導演和製作人交流。

 

《創作,學習,交流和生活》:黃偉凱的訪美記錄

 文: 黃偉凱

 

曾有朋友反問我:“你跑紐約這麼老遠,就為了搞一個中國題材的劇本?”當Michelle Vosper 來信叫我為曾經提供支助的成龍電影基金寫一份彙報的時候,我頭腦裡突然又冒出了這句話。

 

想 想,以前要在家裡集中一段時間搞創作,很可能是另一番情景。首先,得看看銀行存折還剩多少錢,它決定了可以持續多長時間。如果錢太少了,還得先盡量短平快 地去賺一筆,接踵而來的還有很多麻煩事,讓你在生存、時間和創作這三者之間來回掙扎。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創作的最美好時光似乎已停留在那次紐約之行。

 

 

黃偉凱所居住的住宅區

 

當時,基金會提供的一所公寓,坐落在紐約的皇后區,那是在四層的一套配備獨立衛生間和廚房的一居室,70平方左右,寬敞的大廳,一端是客廳,另一端算是我的工作間,工作台臨近的窗戶正對著住宅小區的中心花園。每 天早晨的第一縷射進房子的陽光,就在臥室床頭的上方。因此,每天從朦朧中醒來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哦,這又將是神奇的一天。事實上,當一個充滿創作慾望的 人幸運地拿到一份資助,從而暫時擺脫掉那個曾經將你壓得死死的生存空間時,創作就會變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在這間家居設施一應俱全的大房子裡,生活和創 作的節奏完全由自己控制,我可以隨心所欲地寫作或者說構思下一個電影作品,甚至發呆。隔著北太平洋,反而在腦海裡把遙遠的家鄉看得更清楚。印象中,我的創 作好像從未受過干擾,除了有一次,有人敲門問我是否要買聖經。

 

 

黃偉凱在家中工作

 

除 了舒服的公寓,基金會還貼心地為我事先聯繫了紐約大學電影學系。這個專業對口的平台,也讓我受益匪淺。首先,作為一名訪問學者,可以在這所名校旁聽一些自 己感興趣的課程,跟教授學者交流和學習。系裡面的一些相關電影活動,更拓寬了交流的層面,讓我結識了不少當地的藝術家。學校的資源也為我提供了電影研究的 便利,比如圖書館和視聽室,還有每個週末學校內部的默片放映。

 

 

黃偉凱在Reel China @ NYU Documentary Festival 放映會後的問答會中細談《現實是過去的未來》

 

如 果說,我在公寓裡過著隱世般的創作生活,浸泡在紐約大學還有濃鬱的學術研究的味道,那麼另一個與之反差巨大的世界也處在我身旁,那就是熱鬧的紐約城,我基 本上可以自由地穿梭於三者之間。紐約經常有或大或小的文化活動的開幕式,可以看到風格各異的大銀幕電影,還有林林總總的博物館,這些藝術天地不但可以開闊 文化視野,也時刻刺激著我的藝術神經。而且更美妙的是,我並不是作為一個純粹的看客而身處其中,我的紀錄片也受到了不少機構的邀請,他們除了紐約大學,還 有斯坦福大學,Rice大學,佛羅裡達大學,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移動圖像博物館,以及亞洲文化博物館。在放映現場,跟各種美國觀眾互動交流,也是一件相當令人興奮的事情,無論是批評還是贊揚,都讓我更進一步地認識自己的作品和美國觀眾的口味。

 

 

《現實是過去的未來》斯坦福大學放映會的海報

 

總之,我覺得這一切,成為了我在紐約生活的一種良性循環,一邊進修學習,一邊收獲觀眾對以往作品的反饋意見,與此同時,新的作品也在醖釀。當我臨離開紐約的時候,新的故事片計劃已經收到康城電影節Cinéfondation單元的正式邀請,那是一個專門扶持世界範圍內的年輕導演拍攝故事長片的單元。